項目啟動會議
大型軟件本地化項目在正式實施前,為了明確任務,加強交流,一般要召開項目啟動會議,由軟件開發商組織,所有參加項目的本地化服務商關鍵人員(項目經理、各組主管等)參加?梢圆捎秒娫挄h或因特網在線討論等形式。
啟動會議將主要討論下列內容:
(1)明確各方工作任務和要求
各方明確承擔的工作任務和要求。例如,從哪里獲得最新的軟件版本和軟件本地化工具包,明確應該提交的結果類型,各類處理結果的提交位置以及提交方式,提交結果后發送通知的人員名單列表等。
(2)確定計劃更新方式
確定項目計劃更新的頻率和負責人。通常每周五各公司項目負責人更新一次本周各類工作進度,并且發送更新通知給項目有關人員。
(3)交流方式
對項目實施過程中,各方交流方式達成統一認識。例如,發送電子郵件、電話交流、網絡交談。具體技術問題的各方聯系人名稱以及聯系方式等。如果多個國家的本地化服務商共同參與,則要明確項目的協調和管理方式。
(4)各方建議
針對項目要求,各方提出項目實施的具體建議或要求,經多方討論后達成共識或初步解決方案。
實施項目
由于軟件功能的不斷增強,軟件規模的不斷擴大,軟件開發過程中要產生多個中間編譯版本,用于內部測試和本地化。本地化過程中,對應每個源語言中間編譯版本,都要經過類似的工作流程,可以稱為一個版本循環。
中間編譯版本的數量由多種因素決定,例如,軟件規模大小、軟件技術難度、軟件發布周期等。雖然每個版本循環的工作流程相似,但每個循環本地化的內容重點不同。通常,第一個編譯版本重點在于用戶界面,而軟件功能和幫助文檔等尚未開發或定型。最后的版本,重點在于幫助文檔、主要功能測試、軟件兼容性和穩定性等。其它中間版本,軟件功能不斷加強,重點在于測試功能。
下面,將討論一個版本循環的本地化工作流程。
(1)本地化資源文件提取
該項工作的目的是從需要本地化的軟件中,提取所有可以本地化的用戶界面資源文件。根據項目特點和軟件開發商要求,選擇適當的資源提取工具,從當前的源語言軟件版本中提取資源文件。常用的資源提取工具包括:Alchemy Catalyst, Passolo等。產生的結果文件稱為提取的翻譯數據庫(TDB),供翻譯工程師翻譯。每次完成資源文件的提取后,除了產生更新的翻譯數據庫,還要產生字數統計文件,包括新增和更新的字符統計。這些字數統計結果,一方面供項目負責人安排翻譯任務時參考。另一方面,便于開發商和本地化服務商在項目完成后統計翻譯工作量。
(2)翻譯資源文件和文檔,排版桌面印刷手冊
翻譯工程師翻譯提取的翻譯數據庫,同時翻譯軟件中的其它各類文檔,例如,在線幫助文件,各種使用手冊等。排版工程師進行印刷手冊等的排版。一般各個軟件版本循環都需要翻譯提取的翻譯數據庫,但是在線幫助文檔和手冊排版等工作通常需要在項目的后期階段完成。為了保持翻譯術語的準確性、專業性和一致性,在翻譯前軟件開發商一般會提供以前版本的術語表,供翻譯時參照。由于每個測試版本都有更新或新增的術語,所以術語表是動態更新的。為了快速準確的翻譯本地化的內容,各種翻譯記憶軟件被廣泛使用,例如,Trandos軟件等。
(3)編譯本地化版本
軟件編譯工程師根據編譯指導文檔和版本編譯環境,把翻譯過的翻譯數據庫導出為本地化的資源文件,把翻譯過的在線幫助等文檔復制到編譯環境中,編譯程本地化版本。編譯環境是包含編譯本地化版本所需要的各種工具文件和其他相關文件的集合,通常由軟件開發商提供,供編譯不同的語言版本使用。
創建本地化編譯版本的一般過程:
1)設置編譯環境:安裝正確的操作系統,安裝必要的應用程序,設置操作系統環境變量,安裝要本地化的源語言軟件。
2)檢查翻譯的翻譯數據庫:調整對話框中控件的大小和相對位置,使之布局合理、美觀,消除不完整顯示的字符。檢查菜單、對話框和屏幕提示中的快捷鍵和熱鍵,保證與源語言軟件一致。
3)導出本地化的資源文件:從檢查過的翻譯數據庫導出翻譯的資源文件(dll, exe, ocx等類型),復制到編譯環境。翻譯過的幫助文檔、終端用戶許可協議(EULA)文檔和ReadMe等文檔也需要復制到編譯環境。
4)生成本地化版本 :根據編譯指導文檔,執行一系列步驟,調用不同的編譯環境中的實用程序,創建本地化版本。
5)檢查本地化版本:檢查生成的本地化版本,包括安裝檢查,與源語言軟件目錄結構對比檢查,基本功能檢查等。
6)創建術語表:根據當前用于生成本地化版本的翻譯數據庫,利用專用資源提取工具,創建新的術語表。
(4)測試本地化版本
當生成完本地化版本后,就開始進行本地化版本的測試。本地化測試的內容包括:安裝/卸載、用戶界面和在線幫助文檔翻譯、功能等方面,對于中日韓等語言,還要專門進行雙字節支持測試。測試指導文檔和測試用例一般由軟件開發商提供,也可由本地化服務商自己開發。軟件缺陷管理是測試中的重要方面。一個完整的缺陷處理步驟為:報告,確認, 修復,驗證,關閉。每個步驟都要求有詳細的處理描述。為了隨時更新、查詢、跟蹤和處理軟件缺陷,一般采用數據庫管理,稱為軟件問題報告(SPR)或缺陷跟蹤系統(DTS)。
(5)修復本地化版本缺陷
軟件編譯工程師需要動態跟蹤本地化測試報告的軟件缺陷,及時確認并修復,以便在新的編譯版本中消除這些缺陷。修復軟件缺陷需要一些經驗和技巧,首先要對本地化的軟件功能和操作熟練,其次要熟練使用工具軟件,定位和修復缺陷。
修復軟件缺陷需要軟件開發商和本地化服務商的工程師密切配合,以便確認某些缺陷是否是真正的軟件缺陷。另外,如果在源語言軟件中也能重復的功能缺陷,則需要軟件開發商的開發工程師修改源代碼。
|